【海韵讲座】2018年第6期-智能微创精准诊疗:医生新的“眼”“手”“脑”

报告人:廖洪恩,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报告时间:1月16日上午10:30

报告地点:行政楼C510

摘要:近来,智能化精准诊疗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面对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下对精准医疗的普遍需求,得益于医学数据获取、计算与分析技术迅猛发展,医疗领域正处于智能化与精准化变革的风口浪尖。随着微创手术的推广,医学成像已经从单一的诊断手段逐步拓展成为介入治疗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此同时,智能型诊疗器械和微创治疗方法的开发也为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以及改善手术预后提供了更多的帮助。智能化精准诊疗一体化目前已成为医学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之一。我们融合机械学、信息学、电子学以及医学等学科,围绕着临床微创诊疗,拓宽医生新的“眼”(精确诊断)、新的“手”(准确治疗)、新的“脑”(智能诊疗),我们期待这些技术能突破传统意义微创手术概念,开拓新兴微创高精度诊疗一体化领域。

报告人简介:廖洪恩 博士、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生物医学工程系副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项目负责人。在三维医学影像和微创医疗器械领域取得系列国际瞩目的重要成果,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微创手术治疗的立体空间透视导航,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台用肉眼即可观察到的具有5米以上图像纵深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在包括MedIA, Nature Photonics, IEEE Trans系列刊物等发表了250余篇国际期刊和学会论文、30余篇综述文章、290余篇会议摘要,合编著书籍13部,专利40余项。曾获国际医学生物工程联合会IFMBE青年学者奖、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表彰等十余项国际性奖项。2017年获得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高科技奖“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2018年获“中国侨界贡献奖”。任亚洲计算机辅助外科学会理事长、国际医学生物工程联合会亚太区副主席等职务。

邀请人:计算机科学系 罗雄彪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