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计算机系优秀青年教师系列介绍之五—苏强博士

苏强,博士,现为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20242月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哲学博士学位,曾担任美国波士顿大学、MBZUAI访问研究员、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助理研究员,20255月加入厦门大学信息学院。

教学方面:承担《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教学建设。坚守立德树人的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计算机科学人才,努力推动网络学科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科研方面:研究方向为智算网络与机器学习系统,主要包括高性能网络协议栈、新型可编程网络硬件、大模型训推系统优化等。近5年在领域内权威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部分成果已在生产环境部署。担任SIGCOMM’25 FMANO研讨会程序委员会主席及IWQoS’25海报论文主席。

研究成果:

1网络硬件资源细粒度管理。面对资源竞争造成多应用共存性能干扰的难题,提出了多应用共存性能画像新技术,精准刻画资源竞争下的性能,配合智能调度,实现应用低干扰共存。基于性能画像,进一步提出了细粒度资源全局分配新方法,解决现有分配机制粒度粗造成的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基于细粒度资源分解,进行应用模块化切分,结合全局按需资源分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2传输协议栈高性能定制。面对容器协议栈性能差的难题,提出了OS内核与网卡 软硬协同新技术。软件层内核实现轻量化的协议处理,硬件层网卡直接拷贝数据,提升性能。针对新型传输协议依赖特定硬件,租户难以定制的问题,提出了协议栈模块化按需调用新框架。将协议栈封装成独立模块 并构建协议栈实例池,按需映射传输请求至目标实例。在租户应用接口不变同时,实现无缝调度高性能协议栈,显著提升性能。

3分布式计算存算网联动。面对计算时数据洗牌的内存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存储与计算协同提效新技术。利用数据项集中于硬盘单页的特性,提出按页读取与页粒度洗牌,有效减少内存消耗。针对计算任务调度对网络传输开销无感知,引发冗余传输的问题,提出了网络感知融合任务调度新方法,结合数据特征,在调度阶段精确评估传输开销,优化 计算节点选择,实现任务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