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计算机学科距离进入ESI全球前1%的接近程度为66%

据新近编印的《厦门大学ESI学科发展分析报告2013》中数据显示,我校计算机学科距离进入“基本科学指标(ESI)全球前1%的接近程度为66%, 距离进入这个门槛所差的被引次数是409次”,是仅次于数学学科(接近程度为91%)位居第二,成为我校有实力冲击ESI全球前1%的第二个主要增长点。

据统计,厦门大学2002-2012年间发表的SCI论文中归属于ESI计算机学科的有201篇,总被引次数达785次。其中,以我校为第一通讯或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论文有118篇,占58.7%。篇均被引次数是3.91次,低于全球水平的4.28次。在此期间,我校尚无一人在ESI计算机学科发文超过10篇,发文5-10篇者3人,发文3-4篇者5人,其中,计算机科学系的张德富教授和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的李绍滋教授在过去的10年间位居厦门大学在ESI计算机学科发文数的前二名。我院除了作为厦门大学在ESI计算机学科发文的主要贡献力量(44.78%)之外,还对厦门大学在ESI地学、数学、生物学与遗传学等学科发文的贡献分别为2.07% (位居第三)、1.72%(第三)、5.56%(第四)。

衡量高质量论文的指标主要有“高被引论文”、“研究前沿论文”、“热门论文”三个。2002-2012年间,我校有110篇论文属于高被引论文,59篇属于研究前沿论文,3篇属于热门论文,其中2篇热门论文来自计算机科学系的俞俊副教授。

我校ESI计算机学科论文总被引用数量在2005年之后呈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且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计算机学科向更高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院在引进人才方面持续加大“外引内培”的工作力度,各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日益完善,以及建立健全完善的“数量和质量”双重激励机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5年内,我校计算机学科有望实现进入ESI全球前1%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