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参与组建“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

         正在筹建的“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是厦门大学信息学院集聚了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图形图像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摄影测量学与遥感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力量而组建的一支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创新团队。团队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对地观测数据处理、激光扫描与三维场景重建、空间大数据处理与可视分析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家对发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关键技术的重大需求,开展对地观测数据的智能处理、空间信息的智能转化、空间大数据的可视分析、与遥感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目前团队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是遥感图像的机器理解与智能分析、激光扫描与三维场景重建、空间大数据处理与可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遥感图像的智能处理、海洋环境要素的自动提取、机载/地面/海上移动激光扫描、三维场景重建、空间数据挖掘、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空间信息可视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在海洋、交通、国防、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开发应用于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智能遥感应用系统。力争通过上述方向的前沿性研究工作,将团队建设成为厦门大学一支多学科交叉的、开放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研究基地。
         实验室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分别为智能科学系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王菡子博士、计算机系教授王程博士、通信工程系教授丁兴号博士。团队现有科研人员13名,其中包括教授4名,副教授2名,助理教授4名,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研究
组建“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
        硕士研究生30多名。另有客座研究人员14人。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由遥感与空间信息科学领域数名知名学者组成。实验室全职研究人员包括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资助计划入选者1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客座研究人员大多拥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包括目前在国外知名大学任教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
        2012年实验室先后在厦门主办了“交通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6月12日)和“遥感中的计算机视觉”国际学术会议(12月16-18日)。计算机系王程教授任组委会主席,智能系王菡子教授任程序委员会主席。会议分别邀请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Michael Goodchild教授,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土木工程分会主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Kuppusamy Thirumalai教授、ISPRS Fellow、德国波恩大学Wolfgang Förstner教授、 IEEE Fellow、IEEEJ-STAR期刊主编、法国格勒诺布尔工学院Jocelyn Chanussot教授,加拿大移动传感系统首席科学家、卡尔加里大学Naser El-Sheimy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Rongxing Li 教授等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计算机系王程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孙卓的论文获得“遥感中的计算机视觉”国际学术会议的优秀学生论文奖。两次会议拓展了厦门大学在遥感与空间信息学科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